一、基本情況
安徽省擔保集团成立于2005年11月,是由省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大型政府性擔保机构。经过14年发展,尤其是近年成功转型,跃升为全国行业标杆和知名金融品牌。截至2020年9月底,注册资本202.66亿元,净资产219.32亿元。主营业务覆盖直接擔保、再擔保、科技擔保、普惠擔保、股权投資、資産管理六大板块,主要指标稳居全国行业第一,主体信用评级连续五年获得行业最高等级AAA,是国家首批“中央与地方财政擔保风险分担补偿”试点单位、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,是国家融资擔保基金首批合作单位,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。
集团自成立以来,以坚持政策性定位,践行普惠金融,服务实体经济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经营宗旨,积极探索能够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擔保模式,努力成为政府资金的“放大器”、银行信贷风险的“减压器”、培育中小企业的“孵化器”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0年9月底,集团累计为26万户企业提供擔保再擔保10935亿元,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发展,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,为推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二、安徽創新實踐
为破解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融资难融资贵问题,我省借鉴德国擔保银行运行机理,創新安徽擔保模式,在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成效,受到了各方充分肯定。
1、突出普惠金融功能,明确国有擔保政策性定位。我省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,把融资擔保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政策性金融工具。在实践中,按照“扶小微、广覆盖、低费率、控风险、可持续”的原则,将服务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的擔保业务明确准公共产品,由政府性擔保机构承担,践行普惠金融。在服務對象上,服务和支持擔保贷款额度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,农业擔保服务带动力强的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,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小微群体。在融資成本上,擔保费率不高于1.5%实践中,擔保费率逐年下降,目前低于1%,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保持在較低水平。在機構准入上,加入全省政府性擔保体系的擔保机构,服务小微企业的业务比重,县级不低于90%,确保擔保机构服务小微不偏离。政策性定位为安徽擔保模式明确了目标指向,也为全省擔保行业健康发展、有效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保证。
2、突出体量体系协同,构建全省政府性擔保体系。体量规模是擔保机构生存发展的基础,体系网络就是擔保发挥服务功能的关键。在实践中,我省在省级层面统筹规划,推进全省政府性擔保体系建设,由省擔保集团以党建、股权、再擔保、信息技术、感情为纽带,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省、市、县三级全覆盖的政府性擔保体系,改变了原先擔保机构“小、弱、散”的状况,实现与银行进行体系和体系对接,重组了行业内部秩序,形成了发展合力,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融资难题。截至2020年9月底,全省政府性擔保体系成员137家。2019年底組建安徽省融资再擔保公司,强化再擔保服务功能,强化普惠金融领域融资擔保业务准公共产品属性。安徽政府性擔保体系成为各级政府做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抓手,成为逆经济周期的“调节器”、“减震器”。
3、突出風險分擔共管,建立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。我省在傳統的銀擔合作方式的基礎上,2014在全国率先創新 “4321”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,政府、银行、擔保三方权责对等、风险分担共管,有效管控了擔保业务风险,调动了各方参与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性,直接降低了擔保准入门槛,提高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率。在实践中,对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擔保业务,由市县擔保机构、省擔保集团、银行和地方政府,按照4:3:2:1的比例,承擔風險責任,自2014年底新型政銀擔業務試點以來,全省累計開展“4321”政銀擔業務3928.91億元、服務中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等各類主體92039戶(次)。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,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管理、市场运作,充分发挥了扶小扶微扶农扶贫职能作用,系统改善了区域经济金融环境,受到了银行、政府、擔保、企业等各方面的广泛认同,在实践工作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。在實踐中,不斷優化政銀擔合作機制,與国家融资擔保基金有效对接,獲得授信額度和合作規模保持全國領先,进一步巩固安徽擔保在全国同行中的創新引領優勢。
4、突出財政資金引導效應,建立科學的資本補充機制。政府性擔保需要财政资金的持续注入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在实践中,我省建立了有效的資本補充機制,2013年-2016年,省財政每年安排31亿元,支持政府性擔保体系建设。其中,11亿元由省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到市、县财政,要求市、县政府同比例配套,用于市、县两级政府性擔保机构注资;20亿元通过省擔保集团向市县政府性擔保机构注资参股。通过建立完备的资本补充机制,持续壮大市县擔保机构资本实力,有效突破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,有力放大全省体系功能,提升了体系服务能力。
5、突出金融風險防控,建立完備的風險補充機制。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,是擔保业务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,擔保风险补偿资金是擔保业务持续健康开展的“安全垫”。在实践中,我省建立了省级融资擔保风险补偿专项基金,除“中央与地方财政擔保风险分担补偿”试点5亿元擔保代偿补偿资金外,省财政另外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基金,对小微企业和农户擔保贷款发生的风险进行补偿,市县政府也都建立了擔保风险补偿资金,发挥政府信用和风险补偿作用。持续稳定的风险补充机制,大大提升了政府性擔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,实现了擔保业务效率、安全、公平、持续的有机统一。
6、突出創新驱动,組建科技融资擔保公司。2018年底,成立安徽省科技融资擔保公司,主要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擔保服务。截至2020年9月底,全省科技融资擔保体系成员达131家,累计开展科技融资擔保业务418.88億元、5361戶(次),9月末在保余額159.51億元,在保戶數1995戶。同時,依托现有政府性擔保体系,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全省科技融资擔保体系。精准對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,創新“无抵押、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全链条”的“科融通”模式,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,灵活设置擔保额度,推出系列产品,专业专注服务科技型企业,有力服务全省創新驱动战略。